前言
你听过 Nomophobia 吗?
Nomophobia 来自英文,No-mobile-phone-phobia,是指当事人对于手机不在身边或者在无法使用手机的情况下,感到极度不安甚至恐惧。
早在上个时代,手机就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网络曾经很流行一句话:“安全感就是出门的时候,手机充满了电。”除了需要靠手机工作的上班族,这句话得到更多的是来自年轻人以及学生的赞同。
Q:我们普遍上认为只有年轻人才会手机成瘾,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补习班的老师们怎么说!
林老师:大约 2 小时
除了批改作业我并没有使用手机的习惯。我的日常无需手机即可完成,我也无法理解使用手机的乐趣在于何处。相较于手机,我更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乐趣。我平常的消遣活动多为在现实世界中即可实现完成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又往往与我的家庭相关。除此之外,根据我的个人爱好,我也非常喜欢通过各类运动如打羽毛球、跑步等来消磨我的空闲时间。
李老师:2-3个小时
主要用途是看新闻和帮小孩拍照,记录小孩每日成长的过程。偶尔,会看看购物网站及叫外卖服务。
宗老师:不固定
除了看书、睡觉、洗澡、做家务,其余时间几乎都在用手机。但不是一直都机不离手。多数用来查资料、上网课、网购、拍照、传输资料、用 waze 找地方或者看路况,还有用外出看诊等待预约的时间来刷FB、WhatsApp等社交软件。
萧老师:至少 2-3 小时
基本上都是用来回讯息和听歌。我不太喜欢社交活动,也不是很喜欢别人找到我,所以我对手机的运用比较抗拒。如果真的有非常紧急的事,重要的人会打电话给我。我的电话里最常用的是whatsapp和waze。对我来说,地图比较重要,除此之外,只有早上跑步的时候有用电台的app。
杨老师:约 6-8 个小时
早、午、晚都会有一小段时间作为游戏消遣和检查并回复信息,此外我在几个比较大众化的社交媒体都有账号,也会去经营它们。有一半的时间是因为工作会使用到,最重要的是在家一定会追看每日新闻频道。若在外出门时就不会专注使用在这些社交媒体软件。
在规划时间方面,我首先培养一个习惯: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整理和准备接下来需要在工作上用到的。还有,开工的1-2小时前都会忙准备要上班。先忙完一切之后若还有剩余时间才去找娱乐消遣。
Q:什么是“手机成瘾”?
林老师:当事人难以自我控制,以致影响到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工作及学业
手机成瘾而使家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日益减少,这让我尤为忧虑。若使用手机能不影响家庭关系,那我想我应该还能接受。我觉得若要改善手机成瘾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在想要接触手机时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聚会,或是投入在自己的爱好之中,以此减少与手机的接触。
李老师:没有手机就无法完成日常生活机能
比如出门没有手机导航就到不了目的地,早上没有手机调闹钟就无法按时起床,甚至无法面对面和人交谈,只能在手机的聊天软件用键盘打字表达,就是手机成瘾。
萧老师:没有手机会没安全感,感到慌张或不安
怕错过了什么之类的。我对手机成瘾不太理解,关于直接的定义是什么不太清楚,但我相信无法自拔或焦虑的程度确实需要找专业人士帮忙。
杨老师:连吃饭,上厕所都会手不离机
朋友中有一位,约出来吃饭聊天都要忙自己的手机和看视频,每时每刻都在表现着很没礼貌和不尊重的态度。跟这些人出门感觉很浪费时间,竟然要朋友陪伴出外看手机,仿佛在家不能做到这些独自一人能做的事。想必大家也知道,科技对新一代的学生非常有影响力。太多学生已经沉迷于手机提供的娱乐,却忽视了科技带来的远距离交流的方便,甚至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日常和规律,毫无纪律地继续沉迷下去。
宗老师:没有手机在身边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没安全感
我觉得手机成瘾是一种病态。虽然说现代的社会,手机已经变成一种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比方说我们现在出门,一定要打卡签到 — my sejahtera,有些预约也需要手机显示的code或者条码确认等等。手机成瘾大概是不断刷手机,看社交软件有没有人跟他聊天、讯息,每到之处必定在FB打卡签到吧。没有手机等于没有朋友,没有关心。我觉得如果到这种程度的话,就可以说是手机成瘾了。
Q:那…您有“无法控制地”想要使用手机的时候吗?
林老师:无
我本身并无这种情况,但女儿有时会一手做家务一手玩手机,我想或许是对家务没兴趣吧。我觉得她的行为非常不妥。对此我曾尝试和女儿进行沟通,她对手机的沉迷程度在与我交流后也有所缓解。在此之后,我觉得适当的交流与劝诫还是非常重要。
李老师:有
一般上我划手机的时候是小孩睡了以后,终于有一点点私人时间的时候,我会边看电视边划手机,回复一些之前无法抽空回复的信息等。我认为,这是我的一种舒压的方式。
宗老师:有
我经常带猫、带妈妈到医院、诊所看诊。在等待护士的一声呼叫前的空档时间就会刷手机。我会上FB看看有什么新闻,看看远距离的朋友的近况等等。此外,MCO这段时间几乎不外出购物,所以也会以网购的方式代替外出购物。
萧老师:有
多数是在空闲时看社媒,不知不觉就浪费了一些时间,但不会不受控制。有的人会逃避现实或拒绝真实的社交而刷手机,也是逃避的一种方式。我觉得这个是无法避免的趋势。实体社交生活搬到线上,这是大势所趋。从社交网站去认识一个人,或了解别人的生活,也许是有好处,可以节省一些互相了解的时间,不全然是坏处 。
杨老师:有
在新游戏刚上瘾时的一段时间内会发生,除此之外就是检查群组信息。但我只有在家才会这样,因为我认为尊重、珍惜和享受有朋友在外陪伴的欢乐时光很重要。没必要把一个人的时间消遣到门外“表演”给别人看。这种行为不但留给人一种思维还不够成熟和缺乏自律的印象、且还会让人觉得当事人不懂得分轻重。很多人常常因为如此而影响了自己和工作,导致出给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及否定自己的信任度。
Q:手机对您带来什么影响?
林老师:
手机并没有给我带来负面的影响,于工作方面则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在日常生活方面,手机则是解决日常生活烦恼的一个重要途径,我所需要的任何资讯,于手机、网络中随处可得。然而就我的教学经验而言,手机对于青少年所带来的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大的。相对成年人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强、自控力弱,手机促使他们对世界产生关注的同时,也使他们更易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进而对家庭、学业与社交都会产生不良的结果。对此,青少年应该在家人、师长与朋友的帮助下,积极地参与各类户外活动;或是培养一些兴趣,投入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之中,自然就会减少接触手机的念头。
李老师:
手机的方便,让我呆在家的时间更长,导致很少机会跟朋友出去。但是相对的,跟家人一起的时间也变长了。
萧老师:
时间不知不觉的被浪费了,在刷手机的时候,偶尔也会有负面的资讯充斥在社媒,所以心情会受影响。比方说有别的人在fb发表怨言,或情绪发泄,有时我会带着看好戏的心情,有时我也认同那种无助,解决方法是我会取消对他们的关注。
宗老师:
①对视力的影响。
我本人最近已经看眼科,确诊为干眼症患者。
②缺乏安全感。
比方说忘了带钱包,还可以用电子钱包付费。如此一来,忘了带手机比忘了带身份证+钱包更缺乏安全感,会变得精神紧张。
杨老师:
辐射,多一份奢侈品的消费,有如衣服离不开身的科技产品。首先,手机对眼睛的伤害最明显。熬夜沉迷于游戏则影响了下一天的精神,无法集中处理事情。恶习惯爱把优先需做的事情一直拖延,打坏了后面的行程时间表。
Q:这样看来,我们的老师们在使用手机方面都挺“自律”的嘛 ~ 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几位匿名网友在发现自己过度使用手机的自白…
匿名网友1:我总是不停地刷朋友圈,除了看看有没人点赞或评论,还要看朋友是否发了新内容。如果点赞人数太少,甚至会莫名其感到失落。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朋友圈,其实往往什么事都没有,大家只是发点自拍美食或旅游照片,但还是忍不住花很长时间不停地刷。
匿名网友2:每当看到什么有趣的、好玩的事,第一个反应不是去玩、去参与,而是马上拿出手机拍下来,发到网上获得成就感。许多自己拍的照片,拍了之后几乎不再翻看,但就是要拍,和写日记有些相似。这些图片在手机里存储了上千张,很少重新看。
匿名网友3:使用手机过于频繁,已经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下班后就在家里玩手机,玩到十点洗澡睡觉。就算锻炼身体也会带着手机,跑步时要带着手机耳机才有劲。练瑜伽,要把手机放一旁,一边看视频一边练。就连去浴室洗澡,也总是带上手机,要么放歌,要么放视频。
林老师:
得到点赞就特别高兴,没人评论感到失落,自己的情绪由外界牵动,是不明智的。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而应响了自己一整天的情绪,更是不值得。任何时候都拿手机来拍并发到网上,没什么意义,久而久之,变成一种习惯性动作。
李老师:
虽然没有一直看有没有人给我点赞,但是我会一直看朋友发的内容。因为不能常跟朋友聚在一起,所以偶尔留个言,冒个泡。虽然说在照片底下留言不如跟朋友见面,可是在现在这样的疫情,我们也不能常见面,所以就用这个方式来表达关心。
萧老师:
对于这些案列,我觉得是越来越自然和大众化的趋势,没有办法避免,也天天在发生,不分年龄。要靠高度的自律才可以摆脱这种状况,毕竟身边的人都这样,很难不被影响。但是,物极必反,我相信行为和习惯可以被改变,但需要有一些遭遇或碰钉子的时候才会有决心改变。
宗老师:
第二个案例其实也要看是到怎样的程度。有些人平常不怎么写日记,但是去旅行的时候时候会写在FB跟大家分享,也是对自己体验做一点记录,这样的出发点并不为过。但是如果太过over,那可能是现代人的一种病态—缺爱。心理上缺了点什么,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羡慕和赞扬。
至于第三个案例,可能过于依赖电子产品和方便才带来问题。以前听歌用mp3,去浴室自然没有机会听;但现在不管你在哪里,只要有机,任何地方都可以听音乐。原本电视只能固定在一个地方,但是有手机,可以流动性,不管在哪里都可以看视频看连续剧。
杨老师:
我想他们或许是因为擅长去面对面交谈和关注朋友圈,所以特别依赖社交软件。其他的我尚可接受,就是进厕所也要带手机就无法接受,完全没有安全和卫生意识。要嘛干脆更改设计,将浴室和马桶都换放在客厅的电视机或电脑前面,不是更适合吗?(内心的我不停地摇头。。)
Q:看了这三位匿名网友的自述之后,老师们不免担心自己的学生也有这样情况,所以也想趁着这个机会给同学们一些小小的劝告!
林老师:
各年龄层的人生阶段,对于手机的依赖都不相同,很难一概而论。善用手机,改善人际关系,并能恰到好处的用在学习,工作及休闲这几方面是很重要的。对于难以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孩子,有些家长会粗暴阻止。不如适当的沟通与引导,通过交流取得共识,在双方都能接受的情况下让孩子使用手机。此外,对于控制能力较弱的孩子,家长应增加家庭活动与聚会,以此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学生也应该学会善用科技、避免滥用,应该将手机作为进步的工具,而非任用手机控制住自己。
李老师:
“安全感就是出门时手机充满了电。”这句话我认同,毕竟少了手机很多事都不方便。但是,别忘了把手机放下,抬头看看远处风景,可能会有惊喜。过度使用手机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化,也因为太普遍让我们深陷其中也没发觉。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普遍化不一定就要合理化,人活着不是为了手机,手机才是为了人们而存在着。
萧老师:
我并不反对使用手机,毕竟它的好处也不少,但是要看运用的人如何使用。我也认同很多新式的行业以后都会靠手机作为一个改革,比方说电竞选手也是新的行业,新的改革。并没有说不好,但要成为改革的人,而不是被手机控制或沉迷的人。
宗老师:
任何人如何利用手机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对错,主要还是看个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吧。只要不因为用手机的程度导致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温度消失了,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物品在流行,如果一味地否认手机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夜未眠太极端了。总之,用的人要自律,适可而止,不伤害到其他人的利益或权力,我觉得还是可以被接受的。时代的演进,总会有些东西逐渐被淘汰,这就是人类演进的过程。我们也要学会去接受。现代人生活没有手机,有难度。过度依赖手机,却会忘记人类的最根本——人类一开始什么都没有。
杨老师:
碰手机须自制和检讨,如果碰上了瘾,在不对的场合做出这种事就显得个人的修养、自律或家教上比别人逊色。比如约了朋友出门,难道不就是为了见朋友吗?如果在跟朋友碰面期间也低头玩手机的话,那不就等于换个环境当低头族而已吗?
另外,同学们,你们要记得:永远都现忙正经事才娱乐。比方说,做功课、自主学习或复习了 3-4 个小时之后,用 1 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娱乐消遣,这绝对是没问题的。生活日常一定要有娱乐消遣放松,也一定要办点正经的事,两者不能少一个,且要平衡。
本期讨论结束喽 ~
希望能够提醒各位注意手机使用量;
外出时抬头看风景,不按手机;
在家时低头做事,少按手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